移植中心 - 感人故事

女子6年前肝脏移植给女儿 如今女儿国际大赛频夺冠
2011/11/27

     昨天是西方的感恩节。庐江县的丁金娥和女儿彤彤说起感恩的话题,又一次说到了6年前。那时彤彤已被查出肝部患有重病,是妈妈献出自己的大半肝脏移植给女儿,让女儿重获新生。6年里,是妈妈鼓励女儿战胜一个个困难,鼓励她跑步、跳远、打乒乓球,最终代表中国在世界器官移植运动会上摘金夺银。可妈妈说,我们都该感谢好心人。

     医生们无一例外地告诉他们,彤彤的病几乎没有办法根治。

昨天,庐江县城一个小巷子里的一间屋子里,传来缝纫机哒哒的声音,一名短发妇女正在埋头缝纫衣服,动作麻利熟练,像是正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大师。她是这个县城里口口相传的出色裁缝,做这行已经20年。她叫丁金娥,今年43岁。

     丁金娥的一旁,坐着一个美丽得像瓷娃娃的小姑娘,正趴在桌子上做作业,偶尔抬头看看母亲。她是丁金娥的小女儿彤彤,今年15岁,正在庐江二中读初二的她,成绩在班上也是佼佼者。

     “女儿又懂事又健康,我已经很满足了。”回忆起过去的事情,丁金娥将女儿喊到自己身边,共同回忆那段患难的经历。

     丁金娥老家在江西,爱人是庐江县冶山镇人,她在福建打工时认识了丈夫,跟随爱情来到了庐江,先后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2004年暑假的一天,当时还只有8岁的小女儿彤彤在村里和小朋友一起玩时,突然开始捂着肚子喊疼,脸色苍白,汗珠直掉。当妈妈抱起彤彤时,她突然开始大口地吐血。焦急的母亲急忙将女儿送到了医院,验血、拍片……一系列检查做下来,彤彤的肝脏相关指标都超出正常值!医生诊断为先天性肝内外胆管囊扩张症。医生告诉丁金娥,这是非常严重的病,“控制不了,就有生命危险。”

     这对丁金娥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她不相信,她打电话让在外打工的丈夫回家,然后带着小女儿到合肥、上海等地复查,然而结果都一样。医生们无一例外地告诉他们,彤彤的病几乎没有办法根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接下的一年里,母亲带着孩子转了许多家医院,孩子随时都会吐血犯病,始终命悬一线。积攒的钱花完了,就借钱,借不到钱了,夫妻俩就找政府、媒体求助。

     2005年5月份,怀着最后的希望,彤彤一家人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找到了该院院长、肝胆外科主任郑树森院士。郑树森发现彤彤的状况比预想中还要差:肝硬化、脾脏肿大,而且有严重的肝衰竭、大量腹水。“孩子希望不大了,现在惟一能拯救彤彤的方法就是进行肝移植。”郑树森院士的一句话让绝望的一家人看到了生命的曙光。

     “别说是自己的肝了,就是拿命换也愿意。”

     但现实情况是:彤彤病情危重,必须尽快接受肝脏移植手术。而找到符合的肝脏配型很困难,即便找到了,也需要几十万元的巨额费用。花光了积蓄的夫妻俩连几万元也拿不出来,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难道就要看着自己女儿死去吗?

     在丁金娥焦急的询问中,医生勉强地说,父母亲的肝脏一般会比较适合子女,可以将肝脏切割移植给女儿。“别说是自己的肝了,就是拿命换也愿意。”夫妻两人一起到医院做了配型。好消息传来了,夫妻俩的肝脏都适合女儿。

     但丁金娥坚持:丈夫是男人,是一个家的支柱。“不能用他的,用我的肝。”当时身材瘦弱的丁金娥坚持要换自己的肝脏。

     不过这个方案却遭到了当时已经9岁的彤彤坚决的否决,她哭着说:“爸爸妈妈的肝我都不要!妈妈,我不想你救我,你救我,你就有危险。”接下来,父母一起劝说女儿,还搬来医生安慰女儿,才让彤彤接受了妈妈的办法。

     医院做出了最终的手术方案:先切取丁金娥大约60%左右的肝脏,然后,把女儿彤彤的整个肝脏切下来,再将妈妈的健康肝脏移植到彤彤体内。不久之后,母女俩被推入了一墙之隔的两间手术室里,医院开始了一场为母亲“活体获取供肝”以及为女儿“切除病肝植入供肝”的接力手术。

     11个小时之后,手术成功了。而经过庐江县政府部门、学校、医院以及社会各界的捐助,医疗费用也暂时不成问题。经过几个月的住院观察,母女俩恢复得都非常好,女儿终于得救了。

     “我现在就是想攒钱,以后作为女儿保养身体的费用。”

     出院后,在庐江县政府和一些好心人的帮助下,母女俩租房住在了离县医院不远的一条小巷子里,丁金娥开始干起她的老本行,做起了裁缝,当地有关部门还给她们办理了低保。

     “女儿现在每天都需要吃药,靠药物来保护维持肝脏,不然仍旧会有恶化的危险。”据丁金娥介绍,爱心人士捐助的钱约有40万元,“正是因为这些好心人的帮助,女儿每天100多元的医药费和每年六七万元的检查保养费用才得以维持。”

     “我现在就是想攒钱,以后作为女儿保养身体的费用。”丁金娥介绍,到2008年5月,捐助的费用用完了,她当裁缝赚的几万元就派上了大用场。每天早上5点,丁金娥就早早起床打点自己的裁缝小店,一直忙到深夜九十点才睡觉。“丈夫现在常年在外地打工做油漆工,这个工作对肺不好,很多人不愿意做,他就能多挣点钱,但他的肺现在也不太好了。”

     虽然母女俩生活清贫,但让丁金娥开心的是,彤彤和她姐姐的成绩都非常优秀,大女儿三年前考上了安徽农业大学,小女儿彤彤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学习太累,但她的成绩仍然非常优秀,“在班里一直都是前10名。我天天都让她早点睡,不然身体撑不住。”

     虽然女儿每年都会保养检查身体,但这么多年来,丁金娥只在移植手术之后曾在医院做了一个检查,之后再也不愿意到医院做检查,“太浪费钱了。”

     “彤彤能参加比赛,也让好心人知道她可以健康地生活。”

     虽然要靠药物维持身体健康,你可别以为彤彤弱不禁风,实际上,如果你和她比赛短跑、跳远、打乒乓球,你肯定输得很惨,因为她可是一个世界冠军。

     “刚做完手术的时候,女儿觉得自己是个病人,所以闷闷不乐,我就天天鼓励她。女儿也听话,就积极地参加一些运动。”后来在医院的推荐下,彤彤在第15届世界器官移植运动会上参加了50米、100米、200米的比赛,竟然获得一枚金牌。

     “女儿以前对体育并不在行,但她比较有耐心,悟性还不错,后来又连续代表中国参加了几次世界器官移植运动会。”丁金娥介绍,现在孩子的性格也很开朗活泼,对体育运动很有兴趣。“我们也想用这个方法来感恩,彤彤能参加比赛,也让好心人知道她可以健康地生活。”

     开始的时候,彤彤还只是参加短跑比赛,随着身体的恢复,彤彤感觉到运动会上的乒乓球等项目水平并不是特别高,便试着练习这些项目。彤彤所在的庐江县第二中学的老师知道后,也主动教她打乒乓球,还有当地的教练也帮忙指点。

     据丁金娥介绍,彤彤现在已经是世界器官移植运动会的老运动员了,每次在赛场上遇到老外都会从容地打招呼,交谈,面对老外们的镜头也不害羞,“过几年到了18岁,她就能自己出国比赛,不用我这个妈妈陪喽!”

     今年6月,彤彤再次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器官移植运动会,打到乒乓球决赛时,对手是一个英国小选手,虽然同岁,却比她高大很多。可彤彤毫不含糊,沉稳地发球、接球,时不时上手扣杀,最终拿下了这枚金牌。而这届运动会上,她一共拿到了2块金牌和1块银牌,小姑娘几乎成了赛场上的明星,很多人找她要签名呢。

     刘峰 本报首席记者 周晔/文

     本报记者 刘玉才/图

     >>>记者手记

     用生命的活力感恩

     母亲第二次赋予女儿生命,这一次,是用自己的肝脏。

     在丁金娥的家里,她一边和记者聊着她的故事,一边忙着手中的针线活,不耽搁一分一秒。偶尔走神间,针扎了手指,看到妈妈手指上流血,一旁的彤彤急忙握着妈妈的手,用嘴吹着气,而泪水已在眼眶里打转。

     一位伟大的母亲,用自己的勇敢,让垂危的女儿得到新生。一名懂事的女儿,用自己的坚强,给母亲最大的安慰。

     彤彤无师自通的潇洒钢笔字让记者羡慕不已,她从未专门向人学习钢笔书法,但却获得了不少县、市级书法比赛的奖项。丁金娥说,这个从死神手里夺回来的女儿,似乎悟性很好,学很多东西都很快。

     丁金娥说,这得感谢好心人。在和记者聊天时,她说起了许许多多有姓名和没姓名的人,都是帮助过她的人,她说自己无以回报,只能在心里记下他们。

     昨天是西方的感恩节,母女俩原本并不知道。彤彤早上去学校上学时才从同学那里得知这个节日。记者问她要感恩谁,她害羞地指着妈妈。她说,是妈妈给了她第二次生命。而妈妈在一旁则说,其实是社会给了她们母女俩第二次生命,“我们要健康做人,感恩这个社会。”

来源:新安传媒网

 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