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团队 - 名医风采

王玉琦教授

王玉琦教授 男
  1947年10月生,北京市人,中共党员,1970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毕业。1982年上海第一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86-1989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奥斯丁医院血管外科进修,曾任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现兼任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院长、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副组长,上海外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医疗保险分会副会长,中国医院管理学会医院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医院管理学会委员,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委,亚洲血管学会第三届秘书长,国际心血管外科学会(ISCV)、国际脉管学会(ICA)和国际血管腔内治疗专家学会员。他对血管外科的国内外动态十分了解,开展了多项新工作。他在治疗颈动脉狭窄,四肢和内脏动脉闭塞,动脉瘤,血管损伤和下肢静脉疾病等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他用新的手术方法治疗胸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和主髂动脉闭塞症取得了良好效果。他系统研究了国内颅外颈动脉狭窄和缺血性脑中风的关系并成功地开展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治疗小中风的工作,在国内首先采用原位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长段动脉闭塞症,首先开展了点式大隐静脉曲张剥除术都获得了良好效果。他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的"血管外科三项新技术"获199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颅外颈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调查和外科治疗的研究",通过200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第三完成人的"软坚清脉方抗肢体动脉样硬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1995年国家中医药局科技进步三等奖。本项目又作为第二完成人获1996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血管腔内人造血管移植术治疗动脉瘤"获1999年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第二完成人。2001年获中央保健委员会嘉奖。
  近年来他运用腔内血管外科技术相继开展了腹主动脉瘤、锁骨下动脉瘤、髂动静脉瘘和下肢动脉硬化重度狭窄等疾病的治疗。他负责的课题组承担过或者仍然承担着国家科技部,国家教委,卫生部和上海市科研题目多项, 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 参加10部专著和教材的编写,主编的专著《血管外科治疗学》已经于2003年初出版。
  他多年来在医疗、教学和科研诸方面努力进取,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中山医院血管外科的发展做出了不断的努力,同时还孜孜不倦地为我国血管外科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尊重。王玉琦同志以身作则,甘为人梯,带出了一支医德医风好、科学态度严谨和作风扎实的学术队伍,为学科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应当指出,王玉琦同志是在从事繁忙的医院管理工作的同时取得上述成绩的。他担任副院长十一年,首先把自己放在医务人员的位置上,然后才作管理者。他在工作中不怕劳苦,勤政廉政,明辨是非,顾全大局,团结同志,完成上级和医院交给的各项任务,为医院的发展做出了大量工作。作为医院管理人员,负责全院医疗工作八年,完成"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医疗保险,"以病人为中心",抗洪救灾,干部保健等重大任务以及突发事件等任务。他负责医院科研、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学科建设和设备工作二年来,除日常工作外,还主持和参与了心脏移植和肝脏移植,取得了突破性成绩。王玉琦同志坚持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方针,近来特别注意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总结实践经验。他作管理方面的有心人,努力与时俱进。1999年以来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上连续发表了"关于医院改革的几点看法"等4篇论文,引起了同行的较大共鸣和反响。

樊嘉教授

樊嘉教授 男
  1958年出生。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肝癌研究所、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主任,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系副主任,上海市肝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肝脏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常务委员,上海医学会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美国肿瘤外科学会会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国际肝胆胰协会委员。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首批入选者。擅长肝胆胰外科及肝移植手术,主持肝肿瘤手术3000余例,其中近1/2为难切性手术。主持并成功施行了全国首例劈离式肝移植术,上海市首例成人-成人活体供肝肝移植、首例成人-儿童活体供肝肝移植及230例原位肝移植手术。负责或参与国家"973"、"863"、"211工程"和上海市、复旦大学等课题数项。2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次获得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在国际和国内核心专业杂志上发表论著80余篇。为《中华外科杂志》特约编委,《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10本专业杂志编委。

王国民教授

王国民教授 男
  1945年5月出生,浙江奉化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山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为美国泌尿外科学会会员、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以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学会理事。致力于高新技术在泌尿外科领域的开拓和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经后腹腔进路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达300例以上。参加"六五"科技攻关课题,承担国家卫生部、上海市课题7项,指导硕士研究生11名、博士研究生6名。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教材20余部。曾获得国家和上海市多项科技进步奖,获得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和上海市育才奖等。2001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担任《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等数本杂志编委。

朱同玉教授

朱同玉,男
  1966年出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兼青浦分院院长,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2015年11月,拟任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1] 擅长肾脏移植,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兼肾移植学组副组长,上海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医学杂志》常务副主编,《Journal of Clinical Bioinformatics》(英国)副主编及《中华器官移植杂志》、《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上海医学》等十余本杂志编委。1989毕业青岛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1994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1999-2000在香港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多次赴美国、欧洲、亚洲等多个国际知名器官移植中心学习和访问交流。
  朱同玉教授从事肾移植20多年来,在肾移植和多器官联合移植的临床工作中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在肾移植免疫耐受诱导 及其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进展;发行国内首部活体肾移植科教片5000份;参与制定多项国家肾移植临床标准和指南;参与制定国家"十一五"移植领域重大科技指南;参与国家肾移植科学数据登记系统的组织管理。作为主编之一,编写的《中国现代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国际比较》,为国家"十二五"移植领域科技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多次主持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并演讲,与国际器官移植界建立了紧密的合作。近五年获得了"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十余项科研基金支持。共发表论文100篇,其中SCI论文2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王春生教授

王春生教授 男
  1964年2月出生。中山医院心外科付主任(主持工作),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上海市胸心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198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即分配在中山医院心胸外科工作,一直从事临床第一线工作。先后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1998年起任中山医院心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至今。期间曾于1986年~1989年在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在职临床硕士研究生,1994年~1995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作为导师组成员,已培养硕士生4名,博士生3名。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先后获得过上海市励树雄教育卫生奖一等奖,复旦大学十佳医务青年,上海市心研所颁发的优秀技术骨干奖和中山医院优秀管理工作者等称号。获卫生部、上医大和中山医院等科研基金共五项。成功施行了我国首例儿童心脏移植手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系列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离心泵的研制" 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并在国内率先应用无支架心脏生物瓣获得成功;在上海市率先应用经导管闭合房缺获得成功;连续十三例心脏移植全部获得成功。擅长各种复杂先心纠治术,瓣膜修复与替换术,大血管手术、心脏移植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

周俭教授

周俭,男
  1967年出生,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肝外科副主任、肝移植小组副组长、上海市肝肿瘤临床医学中心秘书、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美国匹兹堡大学Thomas E. Starzl移植研究所合作中心秘书长、上海市卫生系统跨世纪 "医苑新星" 和青年医务工作者最高荣誉"银蛇奖"获得者、中山医院首届十大优秀青年和第二届十佳医师。中华肿瘤学会青年委员,上海医学会肿瘤学和普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德国JCRCO、《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等多本中英  文杂志编委或审稿人,国际外科医师和胃肠病学家委员会委员。
  1991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医学专业。1997年作为优秀青年医师破格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世界著名肿瘤学专家汤钊猷院士,2000年获博士学位。
  每年主刀各种肝肿瘤切除200余例(包括肝门区肝癌、复发肝癌再切除、肝癌缩小后再切除、巨大肝癌和巨大血管瘤切除、逆行肝癌切除、门静脉癌栓、胆管癌栓和下腔静脉癌栓切取、全尾状叶切除、联合脏器切除等高难度手术)。每年主刀肝移植60余例,已积累3000余例肝切除和600余例肝移植临床经验。与樊嘉教授共同负责并率先在中山医院成功开展3项高难度新技术,即经典劈离式肝移植(一个供肝分给两个病人,国内首例)活体供肝移植术(上海市首例和第二、第三例,填补上海市该项医疗空白)和微创经腹腔镜切除肝癌,均达国内先进水平。与心外科合作,还施行了亚洲首例临床肝心联合脏器移植手术,为我国开展联合脏器移植手术提供宝贵的经验。另外,能独力完成肝门胆管癌(包括胆肠吻合术)、胃大部切除术、脾切除、结肠癌切除、胰腺部分切除等普外科手术;每年负责疑难危重病人抢救100余次,许多病人转危为安。每年参加门急诊100余次,参加院内外会诊100余次。2001年赴美国进修肝移植和肝外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曾多次参加美国、德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著名外科学教授的肝移植和肝外科手术,学习世界顶尖同行们的先进经验。
  教学方面:负责带教10余名博士生和硕士生。每年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上大课,负责外科学"肝癌"和"肝移植"内容的教学工作,深得学生好评。
  科研方面:国际上首次提出肿瘤选择性化疗药希罗达能抑制肝癌的生长和转移,相关结果已发表在美国、德国著名杂志"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和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基础研究密切结合临床,部分研究结果已应用于临床肝癌病人的治疗,获得较好疗效,具有明显创新。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肝癌肝切除或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防治"。重视循证医学概念,目前负责2项肝癌切除和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防治的临床随机分组对照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负责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2项)、上海市高教委项目、上海市"医苑新星"和"曙光计划"人才培养计划基金、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课题等多项。多次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和国内、国际会议上作大会或专题发言。发表论文100余篇。曾获上海市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杰出贡献奖、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职工发明一等奖,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完成人之一。

吴志全教授

吴志全教授 男
  1943年生,浙江省义乌市。1969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任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原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副所长、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教授。专长:肝外科。现为中华医学会、中国微循环学会、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发明学会会员。曾从事普外科,显微、血管外科。改进并创新过多种手术方法。对难切性肝癌的切除和肝癌切除术后预防复发转移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和兴趣。发表论文百余篇。近一年来的代表作有:1.An Approach for Difficult Hepatectomy-Retrograde Hepatectomy in 29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Hapato-Gastroenterology,1999。2.The Value of Postoperative Hepatic Regional Chemotherapy in Prevention of Recurrence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of Primary Liver Cancer,WJG,2000。3.肝后下腔静脉非医源性损伤修复方法探讨,中华外科杂志,2000。4.难切性肝癌肝切除,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0。曾获科技进步奖四项,全国发明协会铜牌,世界发明协会银牌各一枚。现任《中国微循环》杂志常务编委,《中华肝胆外科杂志》通信编辑。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和中山医院十佳医生之一。

 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