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院肾脏移植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全国最早开展器官移植的单位之一,是我国少数具备心、肝、肾、胰移植资质的综合性医院之一,在器官移植领域率先开展众多技术创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脏移植科,作为国内肾脏移植领域的领军者,自上世纪70年代起便在同种异体肾移植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医院不仅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长期存活的尸体肾移植术,还率先开展了活体亲属供肾移植术,为无数患者带来了新生。近20多年来,在朱同玉教授的带领下,肾移植团队手术成功率、移植肾及患者长期存活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器官移植领域率先开展众多技术创新,与国际标准接轨。
此外,中山医院肾移植科还建立了完善的肾移植随访系统,作为中国肾移植随访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单位和上海市肾移植质量控制中心,致力于提升移植患者的长期管理和生活质量。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在科室的支持下,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市级的科研项目,包括自然科学基金、211工程三期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等,不断推动器官移植学科的发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移植科以其卓越的医疗技术、深厚的学术积累和创新的科研能力,为国内外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进行首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存活45天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率先开展实验动物肾移植的研究基础上,1970年1月进行首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存活45天,是国内最早开展同种异体肾移植单位之一。
成功完成国内首例长期存活的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存活9年
1974年在我国泌尿外科奠基人之一的熊汝成教授的带领下,成功完成国内首例长期存活的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存活9年。
成功完成一例当时我国肾移植存活最长的肾移植术
1975年7月14日对一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患者进行尸体肾移植术,经历多次排异和并发症等难关后获得成功,存活9年以上,是当时我国肾移植存活最长的病例。
1977年由于在肾移植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了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
编著出版我国第一部关于器官移植的专著《肾脏移植》
1983年8月编著出版我国第一部关于器官移植的专著《肾脏移植》(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熊汝成教授举办肾移植学习班
1985年熊汝成教授举办肾移植学习班。
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8岁儿童肾移植
1991年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8岁儿童肾移植。
完成了77岁高龄患者的肾移植
2002年完成了77岁高龄患者的肾移植。
开展了手助腹腔镜供肾切取术,获2005年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三等奖
2004年利用腹腔镜技术成熟的优势,开展了手助腹腔镜供肾切取术,克服了开放式活体供肾切除术的缺点,具有切口小、痛苦轻、恢复快和技术安全性高等优点,很快被越来越多的供者和外科医生所普遍接受。这一技术的应用,率先在我国开创了微创外科技术和肾移植有机结合、共同发展的新途径,由于亲属活体供肾取肾工作成绩显著,王国民、孙立安等主要研究者获2005年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三等奖。
完成“捐肾救母”肾移植,供体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2004年完成“捐肾救母”肾移植,供体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朱同玉教授对部分家庭困难的亲属肾移植患者开展了小切口活体供肾切取手术
2005年朱同玉教授又针对部分家庭困难的亲属肾移植患者开展了小切口活体供肾切取手术,受到了供者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
现场慈善手术直播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
2006年,由市慈善基金会、市精神文明办和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等合办的《蓝天下的至爱——爱心全天大放送》现场慈善手术直播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为“背着妈妈上大学”的刘霆的母亲进行肾移植手术。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第100例亲属肾移植取得完满成功
2008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第100例亲属肾移植取得完满成功,中山医院为此制作的《我的生命你的爱》亲属肾移植宣传片同时首发。
依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筹建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全国首例Denys-Drash综合征患儿成功获救
2009年,成功完成全国首例Denys-Drash综合征患儿的亲属肾移植,供肾者为患儿的母亲。
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
2011年10月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正式挂牌,首任主任为朱同玉教授。
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实验室
2011年10月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正式挂牌,首任主任为朱同玉教授。
肾移植团队成功实施沪上首例肾癌供肾、肾移植手术
2016年,肾移植团队成功实施沪上首例供肾小肾癌切除后的亲属供肾移植手术,供者为患者的母亲。
肾移植团队成功完成沪上ABO血型不相容亲属供肾移植手术
获得器官移植国家重点专科
2016年,获得器官移植国家重点专科。
肾移植团队完成上海市首例艾滋病尿毒症患者的亲属供肾移植手术
成为上海市肾移植质量控制中心的挂靠单位
2021年,成为上海市肾移植质量控制中心的挂靠单位。
朱同玉教授带领肾移植团队,成立肾脏移植科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率先开展实验动物肾移植的研究。
1970年1月:实施了首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存活45天,是国内最早开展同种异体肾移植的单位之一。
1974年:在熊汝成教授的带领下,成功完成国内首例长期存活的尸体肾移植术,患者存活9年。
1975年7月14日:为一名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患者实施尸体肾移植术,患者存活9年以上,是当时国内肾移植存活时间最长的病例。
2004年:开展了手助腹腔镜供肾切取术,获得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
2005年:对家庭困难的亲属肾移植患者开展了小切口活体供肾切取手术。
2008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第100例亲属肾移植取得完满成功,《我的生命你的爱》亲属肾移植宣传片同时首发。
2016年:成功实施了沪上首例肾癌供肾、肾移植手术,以及ABO血型不相容亲属供肾移植手术。
2024年5月6日:朱同玉教授带领团队成立肾脏移植科。
荣誉与认可:
1977年:因在肾移植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
2021年:成为上海市肾移植质量控制中心的挂靠单位。
特殊案例:
1991年:完成国内首例8岁儿童肾移植。
2002年:完成77岁高龄患者的肾移植。
2004年:“捐肾救母”肾移植,供体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2006年:《蓝天下的至爱——爱心全天大放送》直播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为“背着妈妈上大学”的大学生刘霆的母亲实施肾移植手术。
2006年:完成了国内首例高难度孤立肾第4次肾移植,给了天生只有一个肾脏的重度尿毒症患者王钦君最后的生命机会。
2009年:完成全国首例Denys-Drash综合征患儿的亲属肾移植,解决了多项先天性畸形肾移植的技术难题。
2020年:完成上海市首例艾滋病尿毒症患者的亲属供肾移植手术。
学术成就与教育:
1983年8月:编著出版中国第一部器官移植专著《肾脏移植》。
1985年:熊汝成教授举办肾移植学习班,推动了肾移植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2009年:筹建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2011年: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朱同玉教授担任首任主任。
2013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实验室。
2024年:成功举办亚洲器官移植研讨会(TSS)这一国际性移植学术会议,朱同玉教授担任此次大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