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专栏】朱同玉:肾移植术后摆脱常年吃药不再是梦——造血干细胞诱导免疫耐受

器官移植的确可以拯救生命,然而接受手术的同时,器官移植受者也如同孙悟空被驯服一样被戴上金箍,紧箍咒就是“需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

肾移植术后,药不能停

器官移植的确可以拯救生命,然而接受手术的同时,器官移植受者也如同孙悟空被驯服一样被戴上金箍,紧箍咒就是“需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

人体对于“新外来户”会有自发的排斥,如同陌生人之间,也很难一见面就亲如兄弟,人体和移植肾脏之间的关系也得从彼此慢慢熟识、相互磨合开始,这期间所有不愉快的不适应和小别扭都属于排斥反应。

没人喜欢吃药。

吃药这件事,一来增加经济负担,据统计,全球每年相关的医疗费用高达数百亿元。二则是比经济压力更麻烦和可怕的——“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会导致肾移植术后的机体免疫力普遍降低,有可能导致感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及药物毒性损伤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以及移植器官的长期存活。

因此,如何可以在保证移植术后患者的健康安全的前提下使得移植后的器官可以和身体融洽相处,专业的说法就是“器官移植免疫耐受”,让器官移植患者摆脱终身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紧箍咒”,一直是移植领域医生和患者们的共同梦想,也是国际器官移植领域一直努力攻克的难题之一。

确保移植器官有安全和平的生活环境

我们说的“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是指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器官移植受者的免疫系统能分得清敌我,比如绝对不会攻击新移植的器官,但是一旦有外来侵袭时可以立刻迎战,灭杀所有威胁健康的不稳定因素。

目前,免疫耐受诱导的策略主要包括:

(1)通过胸腺中的T细胞、骨髓中的B细胞的克隆清除,诱导中枢性免疫耐受;

(2)通过阻断共刺激信号通路、输注或诱导调节性免疫细胞生成等方法诱导T、B细胞免疫无能,抑制其增殖或功能,诱导外周性免疫耐受。由于器官移植免疫耐受诱导涉及复杂的免疫系统改造和免疫调节维持过程,所以仍然需要进行相关的理论与临床研究,以制定安全有效的诱导策略。

令人振奋的消息:临床免疫耐受的曙光

近年来,美国麻省总院、斯坦福大学、美国西北大学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移植专科分别进行了10余例造血干细胞输注联合肾移植诱导免疫耐受的临床研究。

该方案首先对肾移植受者进行全淋巴放射预处理,同时输注供者的造血干细胞。这些临床研究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部分患者已完全停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费用大幅降低的同时,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提高。
研究发现,肾移植受者的外周血和骨髓中长期存在“供-受者嵌合体”,受者对供者的器官呈现特异性免疫无反应或低反应。通俗地说就是通过向受者体内输注供者的造血干细胞,通过“改造”受者的免疫系统,使其不再将移植器官视为“外来异物”,不再对其发起“攻击”,最终使移植受者摆脱对免疫抑制剂的依赖。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移植专科认为,“供者造血干细胞输注”可能成为临床肾移植免疫耐受诱导的重大突破口。

免疫耐受可能的机制:造血干细胞对受者淋巴系统的重塑

免疫耐受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输注供者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在受者体内发育、分化和演变,相互教育,改变受者免疫系统的应答格局,最终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

具体机制包括:

1、供、受者造血干细胞产生的T、B细胞的前体细胞在受者的骨髓和胸腺等中枢免疫器官内通过免疫识别、克隆选择和剔除及形成cell-in-cell结构等方式诱导中枢耐受;

2、供、受者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熟的T、B细胞从中枢免疫器官迁移到外周淋巴组织,诱导形成嵌合状态的调节性免疫细胞,实现外周免疫耐受;

3、供者造血干细胞或者经供者教育的受者造血干细胞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或微囊泡等物质,直接行使移植肾局部的免疫抑制功能,促进外周免疫耐受。

未来的希望:造血干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推广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移植专科的临床研究在部分肾移植患者中实现了免疫耐受诱导的重要突破,但目前的总体成功率还未能达到我们所预期的目标,通过优化方案提高免疫耐受诱导的成功率,依然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们相信,随着造血干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推广,新的方法在临床尽快地推广和应用将会为肾移植患者带来更为美好的未来。

文|朱同玉 摄影|Elliott C.Mei、Grace名医简介

——朱同玉

朱同玉

1989毕业于青岛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1994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1999-2000在香港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从事肾移植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二十多年,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五十多余篇,其中SCI论文四十多篇,参与编写学术专著十余部。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卫生系统新百人计划。

开展了国内首例Denys-Drash综合征患儿的活体亲属肾移植、高难度第四次肾移植以及亚洲首例序贯心肝肾多器官联合移植,被中央电视台科技之光和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报道。

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执行院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院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国家器官移植学重点建设临床专科负责人、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委员兼肾移植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肾移植学组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

担任《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ratiace》等十多本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上海市重大重点课题等科研课题十余项。与国际知名器官移植中心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应邀担任国际学术会议主讲或共同主席十余次。

治病救人是我终生的职业

解除病疼、创新医学知识

培养医学人才乃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