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中心 - 感人故事

打工摔伤 病床上一躺17年 他决定捐献遗体让爱延续
2012/4/12

  17年前,宜宾小伙王龙奎在外打工时不幸摔伤,导致下肢瘫痪,17年来共做了10次手术。看着身边不少病友因没有器官移植离开人世,王龙奎毅然决定捐献遗体。这一举动感动了新桥医院所有医护人员,医院特意为其减免了部分医药费。昨日,躺在新桥医院骨科病房的王龙奎对记者说:“我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希望捐献遗体后,我的生命能在别人身上得以延续。”

  打工摔伤 病床上躺17年

  当记者昨日在新桥医院见到王龙奎时,他的脸上挂着阳光般的微笑。不过他的双腿却如同成年人手臂般粗细,上面布满了手术带来的伤口。就在此前的3月23日,37岁的他刚在新桥医院做完第10次手术。

  王龙奎是四川省江安县江安镇加埝村人。1995年11月,20岁的他在建筑工地打工时,不幸从3楼摔下。经检查,其腰椎粉碎性骨折,导致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长期躺在床上,臀部长了褥疮,溃烂后引发了坐骨骨髓炎。”王龙奎的父亲王月波说,儿子现在是一级残疾,下肢已萎缩,生活不能自理,在病床上已躺了整整17年。

  称这辈子最对不起父母

  17年来,王龙奎辗转重庆、泸州、成都和北京治疗,已做了10次手术。“我还记得第一次手术是脊柱解压。”王龙奎向记者一一谈起了自己所做的10次手术。从第1次脊柱解压手术到第5次取钢针手术,再到第10次脊柱后端畸形矫正手术,王龙奎每一次都记得很清楚。

  在床上度过的17年,王龙奎几乎每天都要写日记。在一篇写给父亲的《背影》里,王龙奎这样写到:看见他满脸都是泥土,衣服和裤脚挽得高高的,背着一箩筐猪草,满满的,在门口的石梯上歇气,那个熟悉的身影回来了。

  “我最对不起父母。”王龙奎抹着眼泪说,自己家境贫寒,瘫痪在床的日子苦了两位老人,希望自己走后父母能安享晚年。

  14岁病友去世让他下决心

  2008年的夏天,王龙奎病情恶化,再次入院接受手术,并和一个14岁的贵州女孩成了病友。住院的日子很枯燥,二人无话不谈,成了好朋友。从交谈中,王龙奎得知这个女孩得了尿毒症,已经入院治疗好几个月了。

  “她一直鼓励我要好好活下去。”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龙奎哽咽着说,女孩很阳光,也很懂事。当得知他因病痛折磨想放弃治疗时,女孩笑着说:“你看我肾坏了都还能活,哥哥你肯定能站起来。”

  在女孩的鼓励下,王龙奎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并坚持手术和治疗。可当王龙奎即将出院时,女孩却因迟迟找不到供体,因肾衰竭在医院去世。“她只需要换一个肾就可以活下去。”回想起女孩的话,以及女孩父母悲痛欲绝的样子,王龙奎泣不成声。那时,他下定决心,自己死后一定要捐献遗体,用自己的器官去拯救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瞒着父母到成都捐献遗体

  回到家后,王龙奎连续好几天都睡不着觉。“这个女孩不是第一个从我身边离开的人。”王龙奎说,自己住院期间,有好多病友都因没有器官移植而离开人世。自己的时日不多了,为何不捐献自己的身体,让更多的人活下去。

  谁知,自己刚提出捐献遗体的想法,就遭到父亲一顿痛骂。父亲王月波流着泪怒吼道:“你受的罪还不够吗?就是死也要给我留个全尸。”

  后来,王龙奎瞒着父亲,在同学的帮助下偷偷前往成都,向红十字会提出了捐献遗体的请求。可捐献遗体最终是要家属签字确认的,看着儿子手里的申请书,王月波死也不签字。2009年,面对儿子的耐心劝说,王月波最终含着泪在申请书上签了字。

  捐献全部器官骨头都不留

  记者在王龙奎手里的遗体捐献资料卡里看到,王龙奎愿无偿捐献自己的心脏、肝脏、胰脏、肾脏、血管和骨,用于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或科学研究。

  同时,为了保证自己的遗体能顺利捐献出去,王龙奎还在公证处做了公证,称如果自己在手术中死亡,且是在脑死亡的第一时间,自愿将本人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四川省红十字眼库;除眼角膜以外的其余人体器官,捐献给深圳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给成都市红十字会。

  院长批示为他减免医药费

  王龙奎的事迹让新桥医院的医护人员十分感动。为了让他继续活下去,院长任家顺亲自批示,为其减免了部分医药费。“他的病情十分复杂。”新桥医院骨科医生介绍,王龙奎摔伤后,患上了严重的右根骨慢性骨髓炎、坐骨结节骨髓炎,双腿萎缩伴有臀部溃烂,下半身瘫痪。由于脊髓已经纤维化,病情无法好转,下半身肌肉萎缩严重。

  此次手术后,王龙奎还要面对即将到来的第11次手术。“长期以来用手抠便,他的肛肠已经糜烂了。”医生称,王龙奎的括约肌萎缩,大小便完全不能自主,臀部的神经和肌肉组织大部分已坏死,脊椎也有损伤。王龙奎必须进行肛肠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记者王松南 实习生 刘懋

来源: 华龙网—重庆商报

 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