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中心 - 感人故事

器官移植者笑对冷暖人生
2011/11/16

      图为:妻子石卉不离不弃的陪伴,是陈剑最宝贵的财富

  本报记者叶纯

  提要

  他们普通,是因为从外表看他们与一般人无异;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身体的某一个器官已非“原装”,而且每天都要准时吃药并定期复检他们,就是器官移植者。从移植手术前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到手术后回归生活、看淡人生,他们每个人的经历都饱含着笑与泪。近日,记者辗转采访到几名器官移植者,了解他们术前术后的冷暖人生。意外的是,他们每个人的愿望都只有一个“做一个正常人”。

  “人活过来比什么都重要”

  男友的暖心话助她跨过生死关

  对于49岁的李素敏来说,2009年3月19日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身患多囊肝、多囊肾的她在同济医院接受了肝肾移植手术,她将这天视为自己的“重生日”。

  1997年,还是武钢质量检测中心炼铁化验室职工的李素敏,在体检中被查出患上多囊肝。从那以后,李素敏成为医院的“常客”。2006年,因为病情加重,李素敏切除了部分坏死的肝脏。李素敏还记得,手术那天医院曾下过3次病危通知书,但是自己挺了过来。

  然而,这次手术没有让她的病情好转,2009年年初,李素敏再次住院治疗,医生告诉她,只有进行肝肾移植手术,才能换得一线之机。听到这个消息,李素敏表面上十分镇静,心里却是说不出的难受。等医生离开病房后,一向坚强的她痛哭了一场,摆在她面前的两个选择显得那样的无可奈何:做手术,天文数字般的手术费用难以筹集;不做手术,那么自己就只能等待生命的终结。

  当时的李素敏,除了自己的病情,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尚在大学读书的儿子杨文玺。2006年,因各种原因,李素敏和丈夫离婚后,儿子一直与她一同生活。当时,李素敏已从单位办理内退,每个月只有约千元的收入,还要带着儿子在外租房,生活颇为艰难。

  左思右想之后,李素敏叫来了男友商量。“不要担心钱,人活过来比什么都重要。”男友的一席话,让李素敏的心温暖起来。登记后的一个星期后,李素敏接到了同济医院肝肾配型的通知。2009年3月19日上午,当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时,李素敏和儿子、男友抱头痛哭,可15万元的手术预交费又让她发了愁。让李素敏一辈子难忘的是,当时儿子杨文玺拿出了四处筹来的3万多元,并向主治医生求情。当天下午,院方终于同意进行手术。

  手术十分成功!李素敏回忆,当时男友每天都守在医院陪护,一有空余的时间都会出去筹钱;还在读大学的儿子也在四处筹集手术费。“当时单位捐款、儿子同学也慷慨解囊借钱,还有不少社会爱心人士给我捐款。”李素敏对此非常感激。

  如今,李素敏的生活已步入正轨,身体一直没有出现排异反应。而最让她欣慰的是,儿子大学毕业后自己创业,前不久转让了自己的小店应聘到一家公司,发展也十分顺利。“活一天就要开心一天。”李素敏告诉记者,如今的她只想过好每一天。

  手术后曾被“区别对待”

  工程师写小说记录世情冷暖

  “满江红”(应受访者要求使用化名)是武昌一家单位的工程师。2002年在一次单位体检中,他被查出患有肝硬化,2004年又因病做了脾脏手术。

  2008年7月,因突发消化道大出血,“满江红”被送往医院,并一度陷入了肝昏迷(因严重的肝病引起的昏迷)中。由于病情严重,医生对他妻子说:“想吃什么吃什么,想玩什么玩什么”。就是这样一句话,似乎宣布了“满江红”只能坐等生命走到尽头。

  他的妻子不甘心,辗转听说这样的情况可以进行肝移植,于是跑到同济医院打听。得到肯定答案后,妻子开始着手为他办理转院。为了筹钱,“满江红”的妻子卖掉了苦心经营了11年的照相馆。幸运的是,就在转院3天后,“满江红”的肝移植配对成功。

  2008年12月30日,“满江红”在手术台上度过了人生最漫长的16个小时。术后因为各种并发症,“满江红”又在医院住了4个多月。那段时间,妻子白天要忙着照顾他;傍晚要赶回武昌为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检查作业;到了晚上,又要骑着电动车从武昌赶到同济医院陪护,将三张板凳拼到一起就熬一夜。 “满江红”出院后,妻子没有休息片刻,马上又到汉正街找了一家服装批发公司打工赚钱,而“满江红”的生活也很规律每天一大早要锻炼一小时,接送下孩子,操持少许家务。“我现在不是为我自己活,而是为全家人活着。”“满江红”说。

  除了锻炼身体、照顾家庭,“满江红”还忙着组织更多的肝友聚集到一起。在他和几个肝友的倡导下,湖北器官移植联谊会于2009年10月成立。接触到更多的肝友后,他感受到器官移植者生活的不易和社会对这个群体的不理解。有一次肝友会举行联谊活动,在一家酒店订了宴席。可当酒店知道他们的身份后,却变卦不肯提供饭菜,最后还是在同济医院医生的协调下才得以解决。不少肝友在求职中屡屡吃了闭门羹,只能在家待业。而让“满江红”更难受的是,有些同事看到他后,总会不经意地躲开。

  见过太多的世情冷暖,“满江红”给自己添了一份“差使”写小说。他收集了一些类似的病例,将它们作为素材写进了小说:“现在,小说差不多完稿了,书名暂定为《涅槃重生之殇》。”

  对于以后的生活,“满江红”没有太多的希望,只想进一步充实自己,能和正常人一样走入社会,也希望社会能给予器官移植者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准备结婚时却突患肝衰竭

  青梅竹马的爱人对他不离不弃

  住在汉口香缇美景小区45平方米的廉租房里,36岁的陈剑感到很知足。就在8年前,突患肝衰竭的他,曾与死神几次擦肩而过,直到2003年3月接受肝移植手术,他才重新有了生活的希望。如今,他和妻子石卉一起,迎接未知的明天。

  陈剑和石卉是邻里街坊,都住在江岸区车站街辅堂社区。当时,一墙之隔的两家人来往较多,每次石卉学习上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总会找陈剑帮忙。两个人还经常和伙伴们聚在一起打扑克、下象棋。时间长了,陈剑被这个心思单纯的女孩打动,两个人也渐渐心生情愫。当时,陈剑就向石卉承诺,等自己28岁那年,一定要娶她进门。

  时间一晃到了2002年,陈剑信守诺言,决定第二年就和石卉结婚。当年年底,两个人开始做准备,陈家人也腾出房给二人做婚房。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元旦后的一天,陈剑下班回家帮忙打扫卫生,突然感觉头晕站不住;到医院一检查,结论让所有亲人震惊:他患有急性肝衰竭,必须进行肝移植手术才能活命。为了不让陈剑多想,石卉对他谎称,只是动手术切除肝坏死的部分。

  为了筹集30余万元的高额手术费,石卉和陈剑家人商量后,毅然决定卖掉婚房。在经过8个小时的手术后,陈剑才知道实情,面对高额的费用他情绪十分激动。“当时知道一盒药要5600块钱,还只能吃三天,吓着自己了。”回忆那段日子,陈剑仍心有余悸。

  手术后,陈剑只能在家休养,而石卉为了更好地照顾男友,4年前在新民众乐园租下两节柜台,摆了一个首饰摊。那段时间,石卉曾几次表达想结婚的意愿,都被陈剑挡了回去。“我都不知道自己能活多长时间,怎么能答应她呢?”采访中,陈剑告诉记者,

  然而,石卉的坚持最终打动了陈剑,为了能和女友有个小窝结婚,他开始申请廉租房。去年8月,江岸区政府了解到他们的特殊情况后,特事特办,安排他们住进了廉租房。房子不大,只有45平方米,但每个月租金只要33元,两人都很欣喜。去年11月13日,陈剑和石卉走入婚姻殿堂,圆了一个迟到的承诺。

  但是,对陈剑和石卉来说,日子却仍旧艰难陈剑每个月要缴纳社保费用600多元,而每月的低保金只有300多元;除了生活开支外,陈剑每个月仅吃药的花销就需3000多元。而这两年,石卉的首饰摊生意却越发不好做了。面对这些,陈剑却十分乐观:“我都是死过一次的人了,看什么都比较淡。”

  如今,对度过术后第9个年头的陈剑来说,妻子多年来不离不弃的陪伴,这份感情就是自己最宝贵的财富。

  专家观点:

  器官移植者不宜“宅”在家

  “器官移植者如果不回归正常人的社会,那么手术就没有意义。”昨日,同济医院器官移植外科副主任医生魏来告诉记者,如今仅在同济医院,每年接受肝移植的患者就达到三四十例,肾移植则有近百例。2009年10月,在几名肝移植者的邀请下,魏来担任了湖北肝移植受者联谊会(简称湖北肝友会)会长。

  湖北肝友会成立后,起初只有不到50人加入,如今则达到百余人。魏来表示,不少器官移植者手术后会感觉到孤单,在远离原来的生活圈后又找不到人际沟通的渠道,因此很容易“宅”在家里;而联谊会的成立,则为他们建立了一个沟通的新圈子。但是,他也强调,器官移植者要真正地融入社会,就必须要摆正心态,做回一个正常人,不能以病人自居。

  此外,魏来倡导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能够对接受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有更多的帮扶。他更希望,政府能进一步完善器官捐献体制,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器官移植获得新生。

来源:荆楚网

 绿色通道